? 服務||Yahoo!奇摩 知識+ 科學常識 教育學習 如何做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屍花 說謊星座 臥室 火鍋湯別喝 傷口癢 主題 居家風水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 > 音樂> 古典樂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關於現代樂派 發問者:麻糬 ( 初學者 5 級) 發問時間:2005-05-26 21:42:18 解決時間:2005-06-10 10:02:02 解答贈點: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3 評論: 0 意見: 1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80% 共有 10 人評價請告訴我現代樂派大約有哪些人,還有關於他們的一些資料(像是年代,國籍,有名的曲子等等),謝謝 最佳解答網友票選 回答者:Hanachi*花同學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2005-05-26 23:15:01 [ 檢舉 ] 巴倫波因與現代音樂 有人說現代音樂的作曲法就好像是:把十二個音符畫在牆上,然後再拿起飛鏢來射,射中哪個音就寫下哪個音,完全無章法可循,就算弦樂裡有人拉錯音,或是管樂有人放炮大概也聽不出來。這個說法實在太誇張,不過也說明了一般人普遍對現代樂的恐懼,以及現代樂所象徵的虛無感。 自兩次世界大戰以來,人類的傳統價值觀受到嚴厲的考驗,「現代主義」隨之興起,虛無、頹廢、孤獨成為文藝作品的主題。在文學方面,海明威為首的美國文學家成為「失落的一代」;戲劇上有貝克特不照章法的「史詩劇場」;音樂方面,二次大站由奧軍退役的荀伯格,開始在維也納宣揚劃時代的十二音列,為現代音樂帶來空前的革命。對於「現代主義」所帶給音樂上的衝擊以及種種反傳統作法,儘管多數人仍難以接受,巴倫波因則給予正面的肯定。 現代樂的問題 現代樂之所以難被眾人所接受,不是因為技巧過於複雜難懂,而是現代音樂曲目的演奏次數不夠多。現代作曲家發表新作,首演之時,必是眾所矚目,門庭若市;但事隔多年要再搬上舞台,恐怕就乏人問津了。巴倫波因認為,這就是存在於現代樂中,最普遍的問題。一首作品即使再好,如果只上演一次,要如何存在於觀眾的記憶中。樂界只重視現代樂的首演,而忽略了「重複」的重要性,往往扼殺了現代音樂的生機,也讓觀眾失去理解它的機會。當你第一次走進音樂廳,欣賞貝多芬的「命運」、「合唱」交響曲時,即使只是一個很普通的演奏,你依然會融入樂曲,深受打動,因為這些曲調已經在你耳邊聽過千百遍,很容易就能接受。可是如果你聽的是一首完全陌生的樂曲,你可能需要花點時間來了解。一九八一年,巴倫波因首演了布列茲的作品「標記」之後,便決定將它納入樂團演出的正式曲目中。於是他花了許多功夫,分別克服了樂曲中的技術困難,幾年之後繼續搬上舞台。等到「標記」第三度搬上舞台時,團員已經將它視為樂團的「基本曲目」,並對演出有所期待了。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對巴倫波因而言,現代樂和貝多芬、布拉姆斯的音樂一樣,需要經過反覆的研究,才能夠得到更好、更恰當的演奏和詮釋。 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無可否認的,現代音樂無論是對樂團或是觀眾而言,都要比以前傳統的古典音樂難多了。自從華格納大量的使用半音階和複雜的調性、和聲,音樂就已經不是以前的簡單的曲式可以解釋的,所以現代人應該要加強現代音樂的教育,來因應日趨複雜的音樂型態。關於這點,巴倫波因完全贊同布列茲的講法-他認為現代音樂教育中,應該加入有調、無調,和音列作品,並且要讓重要的現代樂作品經常被演奏。貝多芬的音樂之所以廣受歡迎,因為他的風格有很長的時間在人們的記憶中沈澱;同樣的,現代樂作品也需要時間讓人們去了解,就像好酒需要時間來發酵沈澱一樣。更何況貝多芬那個時代的聽眾所受的音樂教育,遠超過現代觀眾的音樂水準。 自巴哈以來的三百年間,西方古典音樂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三百年來,西方人在這個體系裡生活、成長,也已經習慣了固有的音樂型態;所以荀伯格的十二音列會在近代西洋音樂史上造成如此的震撼,亦是音樂發展到極致的結果。巴倫波因也意識到,音樂至二十世紀已經陷入了一個困境,因為「音樂已處於躊躇困頓的死巷好一陣子了。」 以下我們介紹四張巴倫波因的「現代樂」錄音,希望能透過唱片讓讀者了解他對現代音樂作品的理念。 布列茲的「標記」 在巴倫波因所欣賞的現代樂作曲家中,作曲家兼指揮家布列茲(Pierre Boulez)可能位居首位。 今年的三月二十六日是當代作曲兼指揮家布列茲的七十大壽。這位現代音樂大師,年輕的時候就對現代音樂有濃厚的興趣,甫自巴黎音樂學院畢業,就敢公然抨擊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知名度暴增。他聲稱「荀伯格已死」和「歌劇院都該放把火燒掉」的言論,讓樂界極為震驚,儼然是一幅音樂尼采的模樣。由於前衛的風格,以及他大膽嘗新的作風,布列茲很快就在現代樂壇佔有重要的地位。布列茲的指揮風格奇特堪稱楷模,他從來不用指揮棒,右手畫拍子、左手用來作出強弱表情。身為一位指揮,布列茲訓練樂團也豪不含糊:他不僅將各聲部的樂譜分開研究,並且還做分部練習。巴倫波因尤其欣賞他的音感鞲b最複雜的總奏或是強音的時候,布列茲總是能夠聽出音準的些微偏差。 這張標題為「標記」的CD收錄了三首布列茲的重要作品:儀式(Rituel)、Messagesquisse、標記(Notations)。這三首樂曲有一個共通的特色馍ㄛO布列茲七○年代的作品。「標記」一曲其實是布列茲早期的鋼琴作品,一九七八年改成管弦樂作品。這是一組(共十二首)十二音列作品,無論對樂團或是指揮都是相當大的挑戰。在這首複雜的作品裡,樂團是被視為一體的,但是在弦樂的部份,又有極為獨立的一面,整體聽起來不像是弦樂、管樂、敲擊樂等各部獨立,而是一個整體,但是有時聽來又像數十個不同的個體在演奏,這種矛盾、分裂的個性也是現代音樂的主要特質之一。在這張CD中收錄了「標記」裡的前四首,短短十幾分鐘的小曲子,卻是極為撼人心弦的經歷。 「儀式」(Rituel)一曲是為紀念布列茲的好友布魯諾‧馬德納(Bruno Maderna)所做,七度音程的和弦是本曲的一大特色,大量的使用鐘聲和敲擊樂器,聽起來頗富東方廟堂的奇特色彩。此曲為一九八八年在巴黎所錄,樂器分佈錄的相當清晰、定位明確,銅管、木管、弦樂、敲擊樂器的位置相當清楚,值得作為音響測試的參考鬏砦帠Q分成好幾個獨立的部門,聽似分離毫不相干的樂句,其實是一首完整的樂曲,這又是布列茲音樂的一大特色。(Erato 2292-45493-2,飛碟代理) 柯里力亞諾第一號交響曲 音樂史上有許多音樂家的作曲靈感是來自生命中的重要事件,貝多芬在耳聾之際寫下了向命運宣戰的第五號交響曲。美國當代作曲家柯里力亞諾(John Corigliano)的第一號交響曲的寫作動機則是來自:好友和同事在十年內相繼過世,而有感於人世間的無常所作。這張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合作的柯里力亞諾第一號交響曲,或許是巴倫波因的現代樂錄音中最為傑出的一張。巴倫波因以精緻、豐富的感情取勝,曾獲企鵝指南的三星推薦。 樂曲共分成四個樂章:第一樂章為「忿恨與記憶的寓言」;第二樂章為「塔朗泰拉舞曲」;第三樂章為「夏康舞曲:朱里歐之歌」;第四樂章為「結語」。柯里力亞諾在音樂中以憤怒、追思、淒迷等的複雜的心情悼念因愛滋病而去世的三位友人。整首樂曲以憤怒的狂濤闢開了第一樂章,柯里力亞諾並沒有用到很複雜的現代樂手法,反而是以奏鳴曲式做為開端-憤怒和回憶的主題交織而成的A-B-A三段體。在進入第二段「回憶主題」的時候,作者在幕後安排了一段鋼琴獨奏,彈奏阿爾班尼士的「探戈舞曲」,象徵對舊時回憶的旋律,這種「音樂蒙太奇」的手法運用得非常巧妙-我們在「霸王別姬」中也聽過中國嗩吶鑼鼓聲在西洋交響樂中所形成的效果,利用兩種迥然不同的音樂意象,形成另外一種情境-這個由後臺傳來完全不搭調的「探戈舞曲」所造成的就是這種效果:一種懷舊與現實所帶來的複雜情緒。接著憤怒的主題又取代了懷念;撼動人心的鼓聲和的弦樂令人屏息。巴倫波因將管弦樂的張力發揮到極致,從最強的管弦合奏到最細密的弦樂弱音,充滿著戲劇性的張力。接下來是歡愉的第二樂章「塔朗泰拉」,弦樂細緻,情感豐沛,木管的旋律悠揚流暢,銅管熱情奔騰。第三樂章,大提琴獨奏的慢板淒美動人,這段提名為「朱里歐之歌」的樂章,並非真正是一首夏康舞曲,而是取自夏康舞曲的旋律;其實是作者在回憶一個大學時期的友人鞲隅蝦痟蕈g是個業餘的大提琴家,年輕的時候時常和作者兩人一起即興演奏,朱里歐死後,作者找出他們以前搭擋所錄的一些錄音帶,使作者回憶起這位朋友。第四樂章是一個大結局,弦樂的弱音輕輕的奏著葬禮進行曲,第一樂章裡的鋼琴聲再度出現,「探戈」的旋律由幕後悄悄飄出來;「朱里歐之歌」的大提琴也再度出現;在弦樂的漸弱聲中留下兩把大提琴的對話,反覆的結束在淒迷的旋律中…話似乎沒說完,就像馬勒「大地之歌」裡沒有結尾的終曲,讓你不禁要拉長耳朵去聽那最後一個和弦,雖然樂曲已經結束,那個聲音卻永遠的留在心裡。就音樂的形式而言,柯里力亞諾的第一號交響曲已經脫離了現代主義的束縛,邁向後現代的步伐。 巴倫波因在這張現場錄音的CD中,展現了無比的和張力,充分的表達了柯里力亞諾豐富的管弦色彩,是一張非常值得讀者欣賞和探討的現代樂錄音。(Erato 2292-45601-2,飛碟代理) 丹尼佐夫的交響曲 丹尼佐夫(Edison Denisov)的這闋交響曲對巴倫波因而言意義非凡,因為這首交響曲是在一九八七年,巴黎管弦樂團二十週年慶的時候,丹尼佐夫應巴倫波因之邀而寫的,並在年底完成時獻給巴倫波因。 愛好現代音樂的樂迷,應當不會錯過巴倫波因指揮巴黎管弦樂團演奏的丹尼佐夫的交響曲。 一九二九年出生於的丹尼佐夫,從小就非常喜歡玩各種不同的民族樂器,對於器樂組合有濃厚的興趣。一九五六年自Tomsk音樂學院畢業後,丹尼佐夫也參與過電子音樂實驗工作室的演出。他的作品大量使用了現代樂的語法-十二音列,民謠也可以成為他作品裡的主題,在聲樂作品裡尤其明顯。此外,丹尼佐夫的複音音樂技巧也相當獨特,在他的作品「Peinture」裡曾出現過多達五十二聲部的複雜音樂,可以說是每一個或兩個團員就可以自成一個聲部。丹尼佐夫不但樹立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並且不斷在嘗試新的音樂形式、未開發的音色,以及最新的配器法。各種傳統的音樂型式,對丹尼佐夫而言都不適用,他的音樂語言是前所未有的;除了新的音樂形式外,他也採用俄籍詩人(Pushkin、Blok、Baratynski)的詩做為作曲的籃本,「善與惡」、「生與死」、「愛與寂寞」等現代主義的主題常常出現在他的作品中。 丹尼佐夫早在學生時期就嘗試過寫交響曲,他以善與惡、光明和黑暗作為作品的主題。此後他就沒有再創作交響曲了,因為他認為古典的交響曲式,到了布拉姆斯、馬勒等人已經發展到了巔峰了;二十世紀的音樂家因該有屬於自己的一套交響曲詮釋方式和做法。就在他構思新的曲式,創作現代交響曲時,巴倫波因邀請他為巴黎交響樂團寫一首大規模的交響曲,於是這首無標題的交響曲就這樣誕生。 丹尼佐夫並不像柯里力亞諾一樣,沿用交響曲的傳統奏鳴曲式;然而他卻保留了貝多芬常用的戲劇性-對立形成了衝突的關鍵。對丹尼佐夫而言,這個對立無疑是光明與黑暗的對立,這個主題充斥於丹尼佐夫的交響曲中。巴倫波因對弦樂張力的控制極具戲劇性,銅管及敲擊樂器凝聚神秘的氣氛,樂曲最後結束在第一小提琴的拉長音上,低音弦樂、管樂、敲擊樂器分別奏出各自的主題,雖然結束在主音,但這個長達二分鐘的「終止式」也同樣讓人有綿綿無盡的感覺。或許丹尼佐夫的交響曲,和巴倫波因當初所要求的「大規模管弦樂曲」有些出入;然而,他的獨特管弦配器,以及豐富的對比音色卻足以令你大飽耳福。(Erato 2292-45600-2,飛碟代理) 魯托斯拉夫斯基「管弦協奏曲」 自從一九九一年巴倫波因接掌芝加哥交響樂團以來,他一直被芝加哥的豐沛活力所吸引。一般樂團的現象常常是:年輕的樂團充滿熱情,技巧卻不夠熟練;老樂團的技術夠,經驗豐富,卻缺乏對作品的熱忱以及嘗新的期待。芝加哥交響樂團經過蕭提長年訓練下來,早已躋身一流的職業樂團之列。然而,出乎巴倫波因意料之外,芝加哥交響樂團活力和熱情卻像一個新興樂團。「即使是演奏他們最熟悉的作品,對這個樂團而言也絕對不會成為例行公事」巴倫波因深受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工作熱忱所感動。而芝加哥的豐沛活力,以及嘗試新作品的精神著實表現在這張魯托斯拉夫斯基(Witd Lutoslawski)的最新錄音上。 生於一九一三年的波蘭音樂家魯托斯拉夫斯基,可稱為是現代樂作曲家巨匠。一九三○年代畢業於華沙音樂學院之後,他以年輕鋼琴家的身分聞名樂壇;五○年代,以指揮姿態一展長才。歐洲的各音樂學院,以至美國德州的音樂學府都有他的足跡。一九七一年,他同時獲頒克里夫蘭音樂學院、芝加哥及華沙大學的榮譽博士。他所得過的作曲獎項更是不計其數。 「管弦協奏曲」的曲式由巴爾托克奠定下一個基礎模式,有不少後輩作曲家都起而效仿,魯托斯拉夫斯基算是其中的第一人。其實協奏曲在巴哈的時代,本來就是管弦樂的相互對答,然而如今由巴爾托克以現代的音樂語法演出,反而讓當今的音樂學者認為是現代音樂獨樹一格的音樂類型(Genre)。無論如何,魯托斯拉夫斯基的「管弦協奏曲」寫作時間足足比巴爾托克晚十一年,在管弦樂的配器方面,的確有跟著巴爾托克的腳步在走,第一樂章沈穩的定音鼓,銅管和木管、弦樂和銅管的對答,都看得到巴爾托克的影子。然而,魯托斯拉夫斯基的音樂有他自己的音樂語言,在氣勢上,他用了更加龐大的管弦合奏。魯托斯拉夫斯基並不像前面介紹的三位現代樂作曲家偏好十二音列,他的風格較像後期的作曲家。 另外,這張CD還收錄了魯氏的第三號交響曲,這首交響曲共有十個樂章,有趣的是幾乎每個樂章的開頭都是一個三連音的強奏,非常類似貝多芬的「命運」動機,不過更為急促,最後整首交響曲也結束在同樣的動機上。巴倫波因和芝加哥交響樂團,展現了管弦豐富的戲劇性,凝聚各聲部的張力,塑造出撼人的音響效果。無論是弦樂撥弦、管樂滑奏,以及各式的敲擊樂器的組合而成的特殊音效,都是只有在現代樂中才能聽到的。巴倫波因的漸強也做得非常漂亮,各個聲部逐次的強音出現,堆砌出強音的,聽眾不易錯過音樂的重要細節。(Erato 4509-9711-2,飛碟代理) 身為一位指揮家和鋼琴家,巴倫波因不斷的嘗試新的作品,為現代音樂藝術開拓空間。透過他對現代樂的看法、建議,以及以上四張現代樂的錄音介紹,不知道讀者是否也對現代樂產生一點關心?畢竟我們都是生活在現代,對現代音樂也應該有一點認識;隨著工業革命所帶來人類文明的巨變,人類的生活文化變得日趨複雜,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感情層面,都比以前來得複雜多了,傳統的音樂模式已經無法完全表達現代人的複雜情感,這或許是現代樂難懂的原因之一吧!然而自本世紀後半,現代樂的發展已成為一種現象,不容我們再忽視它。巴倫波因能夠以一個音樂人的身分,提倡並且關懷現代音樂,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參考資料 http://cdhi.audionet.com.tw/d%20cdhi/review%20cdhi/people/%AB%FC%B4%A7%AEa/%A4%DA%AD%DB%AAi%A6]/%A4%DA%AD%DB%AAi%A6]6.htm 相關詞: 現代驅魔師,現代戰爭2,現代主義,現代情詩,現代散文,現代啟示錄,現代藝術,現代文學,現代ix35,現代車網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2 ) | 意見( 1 ) | 評論( 0 )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測測你的職場有幾分? 多益700分測驗題庫 立即測試你的多益等級 數學小神童,挑戰AMC10 八十歲老爺爺,最愛數學 不用補習!數學一樣滿分 相關問答 [ 廠牌 ]現代汽車的種種問題 [ 亞洲 ]什麼是'後現代'?? [ 中國文學 ]現代散文的源流從何而來 ? [ 繪畫 ]何謂現代寫實主義? [ 心理健康 ]現代的憂鬱症 [ 繪畫 ]什麼是現代藝術??? 更多 其他回答(2) 意見(1) 相關評論(0) 001 回答者:ivy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2005-05-27 00:00:14 [ 檢舉 ] 現代樂派時期 西元1900年迄今 時序進入廿世紀以後,西洋音樂史又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革命,人們開始覺得自巴洛克時期以來作曲家所使用的大、小調音階調性系統,以及傳統的和聲應用,已不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於是便開始尋求新的和聲理論,並且發展出諸如無調性、多調性等等的音樂。 廿世紀這一波音樂史的新風潮,應該可以從作曲家德布西創造出印象主義音樂開始算起。德布西天生就其有反叛性,他的音樂在和弦的使用上相當大膽,完全不受傳統和聲理論的規範,他並且喜歡應用六全音音階來作曲,可說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作曲家。不過德杞西所寫的印象主義音樂,仍未完全打破傳統的調性理論。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奧國作曲家苟白克發表了十二音列系統的新理論,並依據這個理論創造出十二音列的無調性音樂,至此傳統的調性觀念和大、小調音階體系終於完全被打破了。苟白克之後,各式各樣的新音樂理論相繼被人提出與採用,諸如噪音主義、具象音樂、電子音樂、機遇音樂以及微分音音樂等等各種實驗性色彩濃厚的音樂。一般來講,這些新音樂都非常的不和諧,完全否定了音樂必須優美悅耳的傳統觀念。因此許多愛樂者認為廿世紀的音樂都是槽雜、難聽,而將之列為「拒絕往來戶」。 其實在本世紀的音樂當中,仍然有一些並不那麼前衛而教人難以忍受,甚至還稱得上是「好聽」,例如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普羅高菲夫、作曲家米堯、浦朗克以及瑞士作曲家奧乃格等人所譜寫的新古典主義音樂,對於現代人來說並不難接受。更何況有些被歸入後期樂派的作曲家如馬勒、理查.史特勞斯、西貝流士及拉赫曼尼諾夫等人,他們在跨入廿世紀以後,依然繼續寫作具有風格的曲子,所以愛樂的朋友千萬不要因為某個曲子創作的年份是在廿世紀以後,軌將它列入「拒絕往來戶」,那樣才不會喪失許多聆賞好曲子的機會。 拉威爾 1875~1937 拉威爾為德布西之後,"印象樂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他早年攻讀於巴黎音樂學院。1907年以管弦樂"西班牙狂想曲"及歌劇"西班牙時光"一舉震驚了樂壇,1911年,再以一首芭蕾舞劇"達夫尼與克羅埃"奠定了國際性作曲家的聲威。他的音樂以熱情奔放,洋溢著從容的舞曲節奏著稱,這種特質再配上高雅的弦律氣質,不但成就了他獨特的風格,也為當代帶來深富古典傳統氣息的時代風尚。在他玲瓏雅緻的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首推1928年完成的管弦樂曲"波麗露"。 拉斐爾和德布西一樣在巴黎成長,並就讀於巴黎音樂院,幾年後他加入了由佛瑞所領導的作曲班。拉斐爾作品極多,特別是管弦樂、鋼琴、聲樂及室內樂方面的作品。同時他的一生也是充滿荊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在前線救護隊服役,但一九一七年則因百病纏身不得不退伍。在一九三五年的一次大車禍之後,他患了一種不常用的心靈遲滯,兩年後因腦部手術不成功而死。 由於他的遭遇,使他變得神經與,常用失眠所苦。他其有優秀的社交能力,並喜歡呼朋引伴,如此所帶來的快樂對他而言不亞於在酒吧喝酒或來杯咖啡。在抽起濃烈的菸之後,不論是佳肴美食或清淡小菜,都能符合他的胃口。 德布西對拉斐爾的天分深深激賞,並讚許拉斐爾有「別人所沒有的過人耳力」。大部分拉斐爾的音樂都比德布西的音樂直接,在風格上也較具戲劇性。若要聽拉斐爾在管弦樂作品的功力,可以試《波麗露》或《圓舞曲》;當然最好還是去聽現場演奏,你可身歷其境一次不凡的經驗。 如果你喜歡琴音,又偏愛樂風,那麼不論德布西或拉斐爾在鋼琴方面的作品,都可以滿足你的需求。拉斐爾的《夜之幽靈》及《鏡子》都是值得留意的作品,現在也有很多人演出這些曲子。他們也寫作了很多弦樂四重奏,對於喜愛弦樂四重奏的人來說應該不曾失望大體而言,拉斐爾的作品具有前瞻性,而以他與德布西作為先驅,鼓舞了許多其後的作曲家。 德布西 (Claude Achille Debussy) 1862~1918 德布西被奉為印象樂派的開山始祖。1893年以一首純印象曲風的"弦樂四重奏"震驚環球樂壇後,即掌控整個現代音樂的脈動,直到1918年離世止。德布西也是一位全能的作曲家,在歌劇,管弦樂曲,鋼琴獨奏曲,以及聲樂等均留下豐碩的作品。另外,他也率先以中世紀的調性旋法,東方五音音階等手法的運用,掙脫樂派的藩籬,而開創了全新的印象主義音樂,為現代音樂的發展打開了寬廣的大門。 德布西生於巴黎,也可算得上是天才兒童。出身寒微,父親經營商店,但雙親在音樂上顯然給他很大的鼓勵,七歲習琴,十二歲就進了巴黎音樂院。十年之後他在羅馬大賽中獲勝,使他在往後數年得以靜居於羅馬法蘭西學院中寫作。德布西的一生問題重重,特別是他與間的關係。在他為了另一名女子與妻子離婚時,其妻李莉企圖自殺。另外德布西也一直體弱多病,特別是為直腸癌所苦。 他是管弦樂方面的大師,他的音樂總能在聽眾心中形成鮮活的意象,多被歸類為標題音樂(圖畫.詩歌及故事以音樂形式表現),特別是《海》與《雲》更是明顯,音樂將海的壯闊與雲在空中游移的景象表露無遺。 德布西深愛華格納的音樂,但奇怪的是,如此並未激發他寫作更多歌劇作品,僅以《貝利亞與梅麗桑》(Pelleas et Melisan-de)最為出名。德布西在管弦樂作品、鋼琴曲及歌曲集方面較為人所樂道,有人認為他是最具影響力的二十世紀作曲家。 拉赫曼尼諾夫 (Sergie Rachmaninoff) 1873~1943 拉赫曼尼諾夫9歲即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後轉往莫斯科音樂學院深造。其後他旅居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數年,返國後一度擔任莫斯科愛樂管弦樂團指揮,1918年遷居美國,1943年逝於加州。他的作品以旋律優美戚愁,深富時代的氣息著稱,與他不茍言笑的外表形成強烈對比。拉赫曼尼諾夫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帕格尼尼主題變奏狂想曲",4首鋼琴協奏曲,24首鋼琴前奏曲,4首交響曲,交響詩"死之島",以及數首歌曲及鋼琴小品等。 請想像一下「相見恨晚」中,那場火車站煙霧迷茫的場景中,那首增進氣氛的配樂。這首曲子就是位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它一直是最受世人歡迎的曲子之一,也是你收藏庫中不可或缺的。它可算是時期的代表作,也是位赫曼尼諾夫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拉赫曼尼諾夫生於歐內格(介於列寧格勒及莫斯科之間)的貴族之家,但家道中落。九歲時,父母將地產變賣並且離異。在家中六個小孩裡排行第五的他,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其不凡的音樂才華,也許是來自鋼琴家父親的遺傳。一八八三年拉赫曼尼諾夫被送往聖彼得堡音樂院,但只待了幾年就轉往莫斯科音樂院,師承斯比瑞夫(Sverev)。斯比瑞夫是個大師級的鋼琴家,備受崇敬,但同時也是位嚴苛的老師,他堅持學生要與他同住,如此一來他才能監督學生的整體發展過程,並帶他們去聽演唱會或歌劇,以便與當時的藝文界名人結識。拉赫曼尼諾夫與另一男孩同住一間,兩人輪流練琴,必須練三小時以上。斯比瑞夫未曾鼓勵他成為一名作曲家,這顯然埋沒了他的才華。 在參加學生進修的和聲及作曲夏令營學校後,拉赫曼尼諾夫練習作了《升F小調鋼琴曲》。斯比瑞夫印象深刻並彈給柴可夫斯基聽,而他也深深激賞,自此拉赫曼尼諾夫才正式開始學習作曲。但這並不是個成功的經驗,再加上與斯比瑞夫及作曲老師的不和,拉赫曼尼諾夫決定早一年離開學校。期末考時他大獲全勝,在作曲上還贏得金牌。在頒獎典禮上,斯比瑞夫地出席了,雖然兩人決裂,但斯比瑞夫仍樂見他過去的學生贏得如此的榮耀,他把自己的金錶送給拉赫曼尼諾夫,拉赫曼尼諾夫對這一刻是永銘於心的。 拉赫曼尼諾夫的一生並不順遂,在作曲方面他只能算是小有名氣,如此也不能給他提供一個穩當的收入以維持生計,他只能靠為人伴奏及教學餬口,在這段時期他仍寫作交響曲。這首交響曲於一八九七年首演,由另一位俄國作曲家葛拉茲諾夫指揮,這次的表演真是一敗塗地,不只因為這是他較差的作品之一,同時也被評為二流的表演。拉赫曼尼諾夫知道後真是頹喪不已,這樣的低潮一直持續到數月後他一位富裕的友人為他在莫斯科歌劇院安排一次指揮的機會,情況才得以改善。 遷往莫斯科對拉赫曼尼諾夫而言是一大鼓舞,他又開始創作。但自旅遊回來後,他立刻再度陷入低潮。醫師達爾幫助他度過這段時期,他用自我暗示的方式為拉赫曼尼諾夫治療,並不斷提醒他:「你要開始創作,而你的創作一定是無人能及的。」此法果然奏效,拉赫曼尼諾夫繼續完成他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結了婚,並育有兩名子女。 此後他的生活因作曲、指揮及鋼琴演奏而更加充實,咸認他是自李斯特之後最優秀的鋼琴家,幸運的是,我們至今仍可聽到地彈奏自己作品所灌錄而成的唱片。之後幾年拉赫曼尼諾夫及其家人時常遷徙,一九一八年起住在美國,至一九三一年定居瑞士。他一生中的最後三十年,他主要的身分是鋼琴演奏家,因為作曲對他而言是愈來愈不容易了。他是被在四十歲出頭即發現的癌症拖垮,在一九四三年最後一場鋼琴演奏會後一週他便死了,葬於紐約肯色谷墓園。 在俄國樂派作曲家中,他顯然優於柴可夫斯基。在此向你推薦《第二號》及《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第二號交響曲》及《前奏曲》的同時,找他鄭重向你推薦他其餘的作品。 普羅高菲夫 俄國最受歡迎、最具吸引力的作曲家之一 -- 普羅高菲夫,一直在人們心中佔有獨特的地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最受喜愛的二十世紀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才氣縱橫、充滿戲劇性,深切犀利而嘲諷冷淡,但同時它又可以用一種人人都能接受的方式加以呈現。有趣的是普羅高菲夫的音樂雖然充滿二十世紀的色彩,但世界各地的兒童都會深受他的音樂所吸引,特別是《基傑中尉》中的《小馬車》,及音樂童話《彼得與狼》(Peter and the Wf)。 普羅高菲夫生長在烏克蘭的富裕之家,父親是個成功的商人,母親是業餘的伴奏。十三歲時,普羅高菲夫前往聖彼得堡音樂院就學,以其過人的天分令每個人感到吃驚 -- 他才五歲就寫了自己的鋼琴小品,九歲就寫了第一齣歌劇。不久後成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之得意門生,一直教導他到一九一四年大戰爆發。 普羅高菲夫的第一首鋼琴協奏曲及奏鳴曲今曰已成為許多鋼琴演奏家的必備曲目,雖是普羅高菲夫求學時期所作,但在架構上這些作品已顯示不凡的獨特個性。一九一一七年他創作了《古典交嚮曲》(Classical Symphony),此曲成功地結合了古典節奏與普羅高菲夫獨特的二十世紀俄國風旋律。 白一九一八年起,普羅高菲夫在美國住了十五年,他的作品受到各種不同的迴響。自此時期開始,他的作品與日俱增,包括歌劇《三隻橘子之戀》(The Love of Three Oranges)、《第三號》、《第四號》、《第五號鋼琴協奏曲》,及《第四號》、《第五號交響曲》和芭蕾舞劇《浪蕩子》(The Prodigal Son)。此後十五年他再度回到俄國,經歷了一段多產的時期,和歐洲的觀眾也有更佳的互動。 這時俄國政府對音樂、文學及藝術的創作多所限制,一九四八年普羅高菲夫就因「形式上的偏差」及「音樂的民主取向」而兩度為蘇聯中央委員會問審,此時他的古典芭蕾舞曲《羅蜜歐與茱麗葉》、《灰姑娘》(Cinderella)、《彼得與狼》及《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已獲致空前的勝利。普羅高菲夫為了避免更大的受審及更進一步的麻煩,於是他寫信承認了這些罪狀,並表示願意重新再考慮他的作品。後來改寫過的就不再其有原先的那種靈性,和原來的作品相較也變得過於溫和而缺乏個性,但俄國當局在一九五一年頒給他「史達林大獎」,大肆褒揚他的作品 -- 雖然普羅高菲夫是在戴著手銬的情形之下完成的。 兩年後,也就是一九五三年三月七日,他即過世了。 參考資料: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joanna121/p4.html 002 回答者:Jimmy ( 初學者 4 級 ) 回答時間:2005-05-27 12:43:06 [ 檢舉 ] 國民樂派:19世紀後半音樂 史麥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1884,波西米亞) 穆梭斯基(Modest Mussorgsky,1839~1881,俄國) 德弗乍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波西米亞) 葛利格(Edvard Grieg,1843~1907,挪威)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as Rimsky-Korsakov,1844~1908,俄國) 楊納傑克(Leos Janacek,1854~1928,莫拉維亞) 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1865~1957,芬蘭) 巴爾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匈牙利) 現代或近代樂派: 聖桑(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 德布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 佛漢威廉士(Ralph Vaughan Williams,1872~1958,) 拉威爾(Maurice Rel,1875~1937,) 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insky,1882~1971,俄國) 普羅高菲夫(Serge Prokofiev,1891~1953,俄國) 蕭士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1906~1975,俄國) 布瑞頓(Benjamin Britten,1913~1976,)   都有............. 推薦選曲: 史麥塔那-我的祖國(Symphonic Poem, 'My Fatherland') 1.Vysehrad 2.Vlta 5.Tabor 穆梭斯基-荒山之夜 (Night on a Bara Mountain) A Night on Bald Mountain in D   展覽會之畫(拉威爾改編管絃樂版)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Promenade 1, Gnomus Promenade 2, The Old Castle Promenade 3, Les Tuileries Bydlo Promenade 4, Ballet of Chickens Samuel Gdenberg and Shmuyle 德弗乍克-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 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104 mov.1 德弗乍克-斯拉夫舞曲(Slonic Dances) op46,72 德弗乍克-第七、八、九號交響曲(Symphony No.7 No.8 and No.9 新世界) 德弗乍克-幽默曲 op101 葛利格-《皮爾金》組曲 (Peer Gynt suite) 1.Morning Mood 2.The Death of Ase 3.Anitra's Dance 4.In the Hall of the Mountian King 葛利格-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16 赫爾堡組曲(Hberg Suite, Op.40) 1.Praelude, Allegro vivace 2.Sarabande, Andante 3.Gotte-Musette-Gotte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天方夜譚(Scheherazade, Op.35 - Symphonic Suite after The 1001 Nights) 1.The Sea and Sindbad's Ship 2.The Story of the Calender Prince 3.The Young Prince and the Young Princess   復活節序曲(Russian Easter Festival Overture) 大黃蜂飛行(Flight of the Bumblebee) 楊納傑克- 小交響曲(Sinfonietta op.60)   穆拉迪-心書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2, Intimate Letters)   西貝流士- 芬蘭頌交響詩(Finlandia) op26-7 西貝流士- 第一,二,五號交響曲 (Symphony No.1,2 and 5) 西貝流士- 悲傷圓舞曲(Valse triste op.44) 巴爾托克-管弦樂團協奏曲(Concerto for Orchestra) 1. Introduzione 2. Giuoco delle coppie 4. Intermezzo interrotto 巴爾托克-為弦樂,打繫樂器及鋼琴所寫的音樂(Music for Strings, Percussion and Celesta) 2nd. Movement 4th. Movement 巴爾托克-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3)   巴爾托克-羅馬尼亞舞曲 (Romanian Dances) 聖桑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2 in G, Op.22 No.1) 第三號交響曲 (Symphony No.3 in C 'Organ') 動物狂歡節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Intro and Royal March of the Lion Wild Asses Tortoises Finale 德布西-海(La mer) 1.De l'aube a midi sur la mer 德布西-夜曲 (Nocturnes) 1.Nuages 2.Fetes 3.Sirenes 德布西-牧神的午後(Prelude a l'Apreidi d'un Faune) 德布西-貝加馬斯克組曲---月光(Suite bergamasque--Clair delune)四首鋼琴之第三首 德布西-棕髮 - 前奏曲第一集之第八首(棕髮) 德布西-鋼琴曲集(Pour le Piano) 1.Prelude 2.Sarabande 3.Toccata 佛漢威廉士-塔利斯主題幻想曲(Fantasia on a Theme by Thomas Tallis) 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1. Movement 2. Movement 3. Movement 拉威爾-圓舞曲 拉威爾-鏡子(Miroirs) 1.Noctuelles 2.Oiseaux Tristes 3.Une barque sur l'ocean 4.Alborada del gracioso 5.La vallee des cloches 史特拉汶斯基-芭蕾《火鳥》 (The Firebird)   芭蕾《彼得洛希卡》 (Petrushka)   芭蕾 《春之祭》 (The Rite of Spring) Introduction The Augurs of Spring. Dances of the Young Girls Procession of the Sage Ritual of Abduction Ritual of the Rival Tribes Spring Rounds 史特拉汶斯基-詩篇交響曲(Symphony of Psalms) 1st. Movement 2nd. Movement 3rd. Movement 普羅高菲夫-《基傑中尉》(Lieutenant Kije)組曲 普羅高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3 Op26)1st. Movement 普羅高菲夫-第一號交響曲(Symphony No.1 'Classical') 1st. Movement 2nd. Movement 普羅高菲夫-彼得與狼 (Peter and the wf) 普羅高菲夫-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te) 蕭士塔高維契-第五,七,十,十一號交響曲 (Symphony No.5/7/10/11) Symphony No.10. 1st. Movement 2nd. Movement 3rd. Movement 蕭士塔高維契-第一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1 op.35) 3rd. Movement 蕭士塔高維契-二十四首前奏與賦格(24 Preludes and Fugues) Prelude No.1 in C (Moderato) Prelude No.2 in Amin. (Allegro) Prelude No.3 in G (Moderato non troppo) Prelude No.4 in Emin. (Andante) Prelude No.5 in D (Andante) Prelude No.6 in Bmin. (Allegretto) Prelude No.7 in A (Allegro poco moderato) Fugue No.1 in C (4 parts) (Moderato) Fugue No.2 in Amin. (3 parts) (Allegretto) Fugue No.3 in G (3 parts) (Allegro mto) Fugue No.4 in Emin. (4 parts) (Adagio - Piu mosso) Fugue No.5 in D (3 parts) (Allegretto) Fugue No.6 in Bmin. (4 parts) (Moderato) Fugue No.7 in A (3 parts) (Allegretto) 布瑞頓-聖西西里亞讚美歌(Hymn to St. Cecilia) 彼得歌林(Peter Grimes) 1.Dawn 2.Sunday Morning 現代樂派時期 西元1900年迄今 時序進入廿世紀以後,西洋音樂史又經歷了一次重大的革命,人們開始覺得自巴洛克時期以來作曲家所使用的大、小調音階調性系統,以及傳統的和聲應用,已不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於是便開始尋求新的和聲理論,並且發展出諸如無調性、多調性等等的音樂。 廿世紀這一波音樂史的新風潮,應該可以從作曲家德布西創造出印象主義音樂開始算起。德布西天生就其有反叛性,他的音樂在和弦的使用上相當大膽,完全不受傳統和聲理論的規範,他並且喜歡應用六全音音階來作曲,可說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作曲家。不過德杞西所寫的印象主義音樂,仍未完全打破傳統的調性理論。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奧國作曲家苟白克發表了十二音列系統的新理論,並依據這個理論創造出十二音列的無調性音樂,至此傳統的調性觀念和大、小調音階體系終於完全被打破了。苟白克之後,各式各樣的新音樂理論相繼被人提出與採用,諸如噪音主義、具象音樂、電子音樂、機遇音樂以及微分音音樂等等各種實驗性色彩濃厚的音樂。一般來講,這些新音樂都非常的不和諧,完全否定了音樂必須優美悅耳的傳統觀念。因此許多愛樂者認為廿世紀的音樂都是槽雜、難聽,而將之列為「拒絕往來戶」。 其實在本世紀的音樂當中,仍然有一些並不那麼前衛而教人難以忍受,甚至還稱得上是「好聽」,例如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普羅高菲夫、作曲家米堯、浦朗克以及瑞士作曲家奧乃格等人所譜寫的新古典主義音樂,對於現代人來說並不難接受。更何況有些被歸入後期樂派的作曲家如馬勒、理查.史特勞斯、西貝流士及拉赫曼尼諾夫等人,他們在跨入廿世紀以後,依然繼續寫作具有風格的曲子,所以愛樂的朋友千萬不要因為某個曲子創作的年份是在廿世紀以後,軌將它列入「拒絕往來戶」,那樣才不會喪失許多聆賞好曲子的機會。 拉威爾 1875~1937 拉威爾為德布西之後,"印象樂派"最重要的作曲家。他早年攻讀於巴黎音樂學院。1907年以管弦樂"西班牙狂想曲"及歌劇"西班牙時光"一舉震驚了樂壇,1911年,再以一首芭蕾舞劇"達夫尼與克羅埃"奠定了國際性作曲家的聲威。他的音樂以熱情奔放,洋溢著從容的舞曲節奏著稱,這種特質再配上高雅的弦律氣質,不但成就了他獨特的風格,也為當代帶來深富古典傳統氣息的時代風尚。在他玲瓏雅緻的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首推1928年完成的管弦樂曲"波麗露"。 拉斐爾和德布西一樣在巴黎成長,並就讀於巴黎音樂院,幾年後他加入了由佛瑞所領導的作曲班。拉斐爾作品極多,特別是管弦樂、鋼琴、聲樂及室內樂方面的作品。同時他的一生也是充滿荊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在前線救護隊服役,但一九一七年則因百病纏身不得不退伍。在一九三五年的一次大車禍之後,他患了一種不常用的心靈遲滯,兩年後因腦部手術不成功而死。 由於他的遭遇,使他變得神經與,常用失眠所苦。他其有優秀的社交能力,並喜歡呼朋引伴,如此所帶來的快樂對他而言不亞於在酒吧喝酒或來杯咖啡。在抽起濃烈的菸之後,不論是佳肴美食或清淡小菜,都能符合他的胃口。 德布西對拉斐爾的天分深深激賞,並讚許拉斐爾有「別人所沒有的過人耳力」。大部分拉斐爾的音樂都比德布西的音樂直接,在風格上也較具戲劇性。若要聽拉斐爾在管弦樂作品的功力,可以試《波麗露》或《圓舞曲》;當然最好還是去聽現場演奏,你可身歷其境一次不凡的經驗。 如果你喜歡琴音,又偏愛樂風,那麼不論德布西或拉斐爾在鋼琴方面的作品,都可以滿足你的需求。拉斐爾的《夜之幽靈》及《鏡子》都是值得留意的作品,現在也有很多人演出這些曲子。他們也寫作了很多弦樂四重奏,對於喜愛弦樂四重奏的人來說應該不曾失望大體而言,拉斐爾的作品具有前瞻性,而以他與德布西作為先驅,鼓舞了許多其後的作曲家。 德布西 (Claude Achille Debussy) 1862~1918 德布西被奉為印象樂派的開山始祖。1893年以一首純印象曲風的"弦樂四重奏"震驚環球樂壇後,即掌控整個現代音樂的脈動,直到1918年離世止。德布西也是一位全能的作曲家,在歌劇,管弦樂曲,鋼琴獨奏曲,以及聲樂等均留下豐碩的作品。另外,他也率先以中世紀的調性旋法,東方五音音階等手法的運用,掙脫樂派的藩籬,而開創了全新的印象主義音樂,為現代音樂的發展打開了寬廣的大門。 德布西生於巴黎,也可算得上是天才兒童。出身寒微,父親經營商店,但雙親在音樂上顯然給他很大的鼓勵,七歲習琴,十二歲就進了巴黎音樂院。十年之後他在羅馬大賽中獲勝,使他在往後數年得以靜居於羅馬法蘭西學院中寫作。德布西的一生問題重重,特別是他與間的關係。在他為了另一名女子與妻子離婚時,其妻李莉企圖自殺。另外德布西也一直體弱多病,特別是為直腸癌所苦。 他是管弦樂方面的大師,他的音樂總能在聽眾心中形成鮮活的意象,多被歸類為標題音樂(圖畫.詩歌及故事以音樂形式表現),特別是《海》與《雲》更是明顯,音樂將海的壯闊與雲在空中游移的景象表露無遺。 德布西深愛華格納的音樂,但奇怪的是,如此並未激發他寫作更多歌劇作品,僅以《貝利亞與梅麗桑》(Pelleas et Melisan-de)最為出名。德布西在管弦樂作品、鋼琴曲及歌曲集方面較為人所樂道,有人認為他是最具影響力的二十世紀作曲家。 拉赫曼尼諾夫 (Sergie Rachmaninoff) 1873~1943 拉赫曼尼諾夫9歲即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後轉往莫斯科音樂學院深造。其後他旅居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數年,返國後一度擔任莫斯科愛樂管弦樂團指揮,1918年遷居美國,1943年逝於加州。他的作品以旋律優美戚愁,深富時代的氣息著稱,與他不茍言笑的外表形成強烈對比。拉赫曼尼諾夫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帕格尼尼主題變奏狂想曲",4首鋼琴協奏曲,24首鋼琴前奏曲,4首交響曲,交響詩"死之島",以及數首歌曲及鋼琴小品等。 請想像一下「相見恨晚」中,那場火車站煙霧迷茫的場景中,那首增進氣氛的配樂。這首曲子就是位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它一直是最受世人歡迎的曲子之一,也是你收藏庫中不可或缺的。它可算是時期的代表作,也是位赫曼尼諾夫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拉赫曼尼諾夫生於歐內格(介於列寧格勒及莫斯科之間)的貴族之家,但家道中落。九歲時,父母將地產變賣並且離異。在家中六個小孩裡排行第五的他,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其不凡的音樂才華,也許是來自鋼琴家父親的遺傳。一八八三年拉赫曼尼諾夫被送往聖彼得堡音樂院,但只待了幾年就轉往莫斯科音樂院,師承斯比瑞夫(Sverev)。斯比瑞夫是個大師級的鋼琴家,備受崇敬,但同時也是位嚴苛的老師,他堅持學生要與他同住,如此一來他才能監督學生的整體發展過程,並帶他們去聽演唱會或歌劇,以便與當時的藝文界名人結識。拉赫曼尼諾夫與另一男孩同住一間,兩人輪流練琴,必須練三小時以上。斯比瑞夫未曾鼓勵他成為一名作曲家,這顯然埋沒了他的才華。 在參加學生進修的和聲及作曲夏令營學校後,拉赫曼尼諾夫練習作了《升F小調鋼琴曲》。斯比瑞夫印象深刻並彈給柴可夫斯基聽,而他也深深激賞,自此拉赫曼尼諾夫才正式開始學習作曲。但這並不是個成功的經驗,再加上與斯比瑞夫及作曲老師的不和,拉赫曼尼諾夫決定早一年離開學校。期末考時他大獲全勝,在作曲上還贏得金牌。在頒獎典禮上,斯比瑞夫地出席了,雖然兩人決裂,但斯比瑞夫仍樂見他過去的學生贏得如此的榮耀,他把自己的金錶送給拉赫曼尼諾夫,拉赫曼尼諾夫對這一刻是永銘於心的。 拉赫曼尼諾夫的一生並不順遂,在作曲方面他只能算是小有名氣,如此也不能給他提供一個穩當的收入以維持生計,他只能靠為人伴奏及教學餬口,在這段時期他仍寫作交響曲。這首交響曲於一八九七年首演,由另一位俄國作曲家葛拉茲諾夫指揮,這次的表演真是一敗塗地,不只因為這是他較差的作品之一,同時也被評為二流的表演。拉赫曼尼諾夫知道後真是頹喪不已,這樣的低潮一直持續到數月後他一位富裕的友人為他在莫斯科歌劇院安排一次指揮的機會,情況才得以改善。 遷往莫斯科對拉赫曼尼諾夫而言是一大鼓舞,他又開始創作。但自旅遊回來後,他立刻再度陷入低潮。醫師達爾幫助他度過這段時期,他用自我暗示的方式為拉赫曼尼諾夫治療,並不斷提醒他:「你要開始創作,而你的創作一定是無人能及的。」此法果然奏效,拉赫曼尼諾夫繼續完成他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結了婚,並育有兩名子女。 此後他的生活因作曲、指揮及鋼琴演奏而更加充實,咸認他是自李斯特之後最優秀的鋼琴家,幸運的是,我們至今仍可聽到地彈奏自己作品所灌錄而成的唱片。之後幾年拉赫曼尼諾夫及其家人時常遷徙,一九一八年起住在美國,至一九三一年定居瑞士。他一生中的最後三十年,他主要的身分是鋼琴演奏家,因為作曲對他而言是愈來愈不容易了。他是被在四十歲出頭即發現的癌症拖垮,在一九四三年最後一場鋼琴演奏會後一週他便死了,葬於紐約肯色谷墓園。 在俄國樂派作曲家中,他顯然優於柴可夫斯基。在此向你推薦《第二號》及《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第二號交響曲》及《前奏曲》的同時,找他鄭重向你推薦他其餘的作品。 普羅高菲夫 俄國最受歡迎、最具吸引力的作曲家之一 -- 普羅高菲夫,一直在人們心中佔有獨特的地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最受喜愛的二十世紀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才氣縱橫、充滿戲劇性,深切犀利而嘲諷冷淡,但同時它又可以用一種人人都能接受的方式加以呈現。有趣的是普羅高菲夫的音樂雖然充滿二十世紀的色彩,但世界各地的兒童都會深受他的音樂所吸引,特別是《基傑中尉》中的《小馬車》,及音樂童話《彼得與狼》(Peter and the Wf)。 普羅高菲夫生長在烏克蘭的富裕之家,父親是個成功的商人,母親是業餘的伴奏。十三歲時,普羅高菲夫前往聖彼得堡音樂院就學,以其過人的天分令每個人感到吃驚 -- 他才五歲就寫了自己的鋼琴小品,九歲就寫了第一齣歌劇。不久後成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之得意門生,一直教導他到一九一四年大戰爆發。 普羅高菲夫的第一首鋼琴協奏曲及奏鳴曲今曰已成為許多鋼琴演奏家的必備曲目,雖是普羅高菲夫求學時期所作,但在架構上這些作品已顯示不凡的獨特個性。一九一一七年他創作了《古典交嚮曲》(Classical Symphony),此曲成功地結合了古典節奏與普羅高菲夫獨特的二十世紀俄國風旋律。 白一九一八年起,普羅高菲夫在美國住了十五年,他的作品受到各種不同的迴響。自此時期開始,他的作品與日俱增,包括歌劇《三隻橘子之戀》(The Love of Three Oranges)、《第三號》、《第四號》、《第五號鋼琴協奏曲》,及《第四號》、《第五號交響曲》和芭蕾舞劇《浪蕩子》(The Prodigal Son)。此後十五年他再度回到俄國,經歷了一段多產的時期,和歐洲的觀眾也有更佳的互動。 這時俄國政府對音樂、文學及藝術的創作多所限制,一九四八年普羅高菲夫就因「形式上的偏差」及「音樂的民主取向」而兩度為蘇聯中央委員會問審,此時他的古典芭蕾舞曲《羅蜜歐與茱麗葉》、《灰姑娘》(Cinderella)、《彼得與狼》及《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已獲致空前的勝利。普羅高菲夫為了避免更大的受審及更進一步的麻煩,於是他寫信承認了這些罪狀,並表示願意重新再考慮他的作品。後來改寫過的就不再其有原先的那種靈性,和原來的作品相較也變得過於溫和而缺乏個性,但俄國當局在一九五一年頒給他「史達林大獎」,大肆褒揚他的作品 -- 雖然普羅高菲夫是在戴著手銬的情形之下完成的。 兩年後,也就是一九五三年三月七日,他即過世了。 現代樂派音樂: 進入二十世紀後的音樂被歸類為現代或近代樂派,本時期的音樂風格多樣,以下是此期間音樂不同風格的大致表現: 主義者 仍廷襲以大型樂團的組合,豐富的音效作為寫曲的基本模式。而為了強化表現力,作曲家們嚐試把音樂與文學,戲劇等藝術結合。因此經常會出現運用標題的情形,以使音樂與文學結合。音樂具有著細緻、優雅、朦朧之美,多以附加標題的方式,讓音樂反應出印象派繪畫般的質感。這一派的樂曲,特別製造出一種新奇的音效感,這種空靈的質感來自多非傳統式的弦連接手法,如和弦平行地進行。而印象樂樂派的作品,更是十分講究音色的轉化。 新古曲樂派 新古典主義應用巴洛克的對位、數字低音、賦格曲等手法寫曲。不然就是以古典樂派的奏嗚曲、交響曲、協奏曲等曲式名稱在作品上。這些樂曲雖然有早期音樂的名稱或者架構,但是在和聲、節奏音響上,則純粹是廿世紀的語法。 表現主義者 表現主義主張運用絕對不協音,刻意避免任何和協感的效果,更要呈現無謂。於是音樂便完全地脫離優雅自然的面貌,而以近乎扭曲形態出現。 參考資料: 楊沛仁著「古典音樂實戰拍檔」(萬象圖書公司出版)。 Chris Craker著「Get Into Classical Music」。 My total music Op. 1 001 意見者:Jimmy ( 初學者 4 級 ) 發表時間:2005-06-06 10:13:43 [ 檢舉 ] 唉!我的辛苦白費了。 1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 取消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公告: 知識團員轉粉絲全數完成 刊登贊助網站MISS ME燈飾 - 現代燈 www.miss-me.com.tw 於紐約家具設有門市,精美吊燈、壁燈、立燈等,也可量身訂製,打造現代燈飾! www.miss-me.com.tw 超人氣現代傢俱 盡在YP燈飾 www.yplight.com.tw 集合100家工廠,提供多款家具、時尚燈飾,全省宅配3天到貨,貨到刷卡超方便! www.yplight.com.tw 首爾現代住宅 HotelsCombined.com.tw 請用全球領先搜尋引擎搜尋。 HotelsCombined.com.tw 現代風水 www.river88.com 現代風水教你利用風水佈局,成就財富,絕對易學易懂實用。合理佈局風水 www.river88.com 蔚山 Agoda.com.tw Hotel Hyundai Ulsan 最高達75%的折扣,立即預訂! Agoda.com.tw 石敢當專業現代家具 www.stone-design.com.tw 石材家具工廠直營、來樣訂做設計,專業展示中心,歡迎設計師、消費者,參觀選購。 www.stone-design.com.tw最新古典樂 發問中 已解決 慢慢等鋼琴譜 急!!!!!!!!!!!!!!!!! 嗩吶的哨子吹不出聲音 十二新作 烏克麗麗吉他譜 誰有感覺犯的鋼琴譜(非簡譜) 小提琴譜 卡門 更多 哪裡可以大笨鐘的鐘聲. 巴洛克音樂.)急!15點 急需德布西----黑娃娃步態舞的琴譜 直笛2〜4部合奏(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 更多 精選關鍵字 練習曲 大提琴 李斯特 伴奏 隨想曲 莫札特 卡農 合唱團 貝多芬 五重奏 小提琴 鋼琴曲 海頓 鋼琴譜 敘事曲 大黃蜂 柴可夫司基 協奏曲 交響曲 古典樂 蕭邦 演奏曲 管樂 長笛譜 音樂會 管絃樂 奏鳴曲 華爾滋 卡門 知識搜尋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c) 2013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

沒有人喜歡孤單一個人

身邊多個人陪不管是有事沒事都很開心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招讓人對自己有好感的超級必殺技

其實吸引異性並不需要你很會說話或是要讓自己花盡心思打扮成型男(當然這不表示你就不需要打扮)

首先讓我們來想想有什麼東西能夠影響到人的想法呢?

在經過店家的時候聞到香味會想要停下來吃個東西

在家中點個精油讓房間中有一種讓人覺得舒服的香味心情也就愉快起來

抱著情人時聞到對方身上傳來的陣陣香氣讓人覺得心曠神怡

注意到了嗎??

氣味能夠使人有特別的感覺

不是什麼奇奇怪怪的味道都有用

今天我們要吸引異性當然要專門要使用能夠影響到對方的氣味

有人說

人類的費洛蒙可以在對方無法察覺的情況下增加異性的吸引力,舒緩使用者的負面情緒壓力,提升正面情緒,增加自信

原來有些人總是會讓人忍不住地想要去親近原來有費洛蒙在偷偷運作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既然知道原因就找得到解決的方法

網路上類似的商品實在太多,想要找到有效果、又有安全檢驗的實在很不容易

幸好皇天不負苦心人讓我找到了這個神秘的網站

Oh My God!!!

原來我之前看到的一些商品有近九成是假的

要是真的使用後遇到的不是、而是豬哥豬妹就只能欲哭無淚了

看了這麼多資料後當然要自己來體驗看看這種秘密武器的威力

試用沒想到竟然帶來了許多非常神奇的效果

當然這是要看場合來決定需要準備使用哪種武器

用在一般社交場合、對異性(男女都有)甚至連系列

我想不管是不是還是

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在加上那若有似無的神祕力量想要不去注意都難

這樣不但能夠做自己還能夠成為萬人迷

實在是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事了

建議你把這個神祕的網站加入書籤免得哪天想找就找不到了

每日好康

電腦周邊 3C家電 視聽家電

名牌與手錶

交通/美食

品牌旗艦

超商取貨

美妝保養品 流行服飾 鞋包配飾

傢俱/寢飾

書籍DVD

快速到貨








以上資料來源,如有侵犯到著作權請到留言板通知站長移除 以上文章引用出處: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526094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aaqq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